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医院文化

职工文化

不忘初心 援藏前行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8-03-01 浏览次数:12476次

                       妇产科  赵叶
    记得第一次去草原,记忆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如诗句里一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时隔三年,有幸跟随“德阳卫生人重走红军路大型医疗巡诊”活动组,再一次踏上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为红军路上的藏区百姓送医送药送温暖。
    第一站—巴西乡最美的景最坑的路最暖的“卡卓”
    大雪是若尔盖给我们医疗队的一份措手不及的见面礼,距离县城最近的巴西乡位于一处峡谷中,短短一个小时的车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在领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象后,见识了生平以来最坑最烂的路,一路颠簸下来,晕头转向,还没回过神来,等待我们的又是悬崖边上的冰雪路。看着这条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援藏医疗队团结一心,勇敢前行。到达目的地后马上投入到义诊义检中,按专业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义检,有条不紊。其中有几个女同志出现了高原反应,但她们坚持战斗在义诊义检的第一线。结束一天的义诊义检后,我问一位出现高原反应的姐姐,是什么让她坚持了下来,她满脸欣慰地回答:“看到他们纯真的笑容,当他们拉着你的手一声又一声说“卡卓,卡卓”时,我的整颗心都融化了,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第二站—冻列乡集思广益,跨越语言障碍
    冻列乡—高原上的小江南,距离若尔盖县城来回五个小时的车程,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这段路程一点也不为过,犹如世外桃源。也正是如此,我们面临了援藏路上最大的难题—语言不通。当地藏民听不懂汉语,懂汉语的年轻人也寥寥无几。为了保证义诊义检有序进行,专科专治,我们设置了内科、外科、妇科、眼科等七个诊断室,然后凭处方取药,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翻译。我们的领队马上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立即联系当地卫生人员,招集当地几个懂汉语的藏民做翻译,可是面对上百名看病的藏民,这几个翻译只是杯水车薪。几个翻译来回穿梭于各诊室,医生为了给藏民看病急得出来抢翻译;有的索性边说边打手势,手舞足蹈;发药的老师为了藏民能够遵医嘱用药,耐心、仔细地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每种药的用法、剂量。当我们双手把药递到他们手上时,他们拉着我们的手,感激地说“谢谢”,然后竖起大拇指,尽管那句“谢谢”都跑调了,但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声音,无需多言,已心领神会。
    第三站—红星乡因地制宜,开展义诊义检
    由于藏族同胞作息时间与我们截然不同,再加上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藏民无法集中时间就诊。义诊义检第三站来到距离县城来回车程3个小时的红星乡,整个乡人口5000人左右,考虑到藏民自身的特殊情况,医疗队因地制宜,延长义诊义检时间,做到“早出发、晚结束、争分夺秒看病”来满足藏民看病需求。尽管延长了义诊义检的时间,依旧抵挡不住藏族同胞的“热情”,医疗队员们结束后准备上车时,还有人呼叫“呼吸困难,哪位内科医生诊治“、“视力模糊,需要眼科医生” 、“腹部疼痛,有没有外科医生”。尽管身心疲惫,我们被需要的医生都争先恐后地跑去,生怕落后,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强劲的奔跑,哪里还管什么高原反应。
    第四站—求吉郎哇乡最甜的面饼和最香的泡面
   在最后一站的前一天晚上,领队就给我们发出了红色预警,最后一站求吉郎哇乡,条件艰苦!果不然,这次让我们真正接触到了高原,一个完全坐落于草原中的村落,沿途遍地是牛羊,一眼望去那骑在马上的放牧人寥若晨星,而我们的医疗车队也举步维艰,硬生生的被这里的“大哥”半路拦截。好心的放牧人努力驱赶牛羊,司机的方向盘在手中左右转动,大家使出洪荒之力,最后到达求吉郎哇乡幼儿。
    一进大门,藏民已早已等候在此,还未等我们下车,便忙着帮我们搬运药品、摆放座椅、给我们端茶送水。我们医疗队也火速投入到义诊义检中,使出看家本领。这里的藏民长期劳作、马背上放牧,腰肌劳损严重,一位二十多岁的中医女老师在这里备受欢迎。只见她仔细地找好穴位、消毒、然后一颗小小的银针一贴,当地藏民会心一笑,竖起大拇指,连声“卡卓、卡卓”。不一会,她那里围得水泄不通。看完病已是下午一点多,热心的藏民给我们送来了热水,由于条件有限,医疗队员们只有站在学校的操场上啃面饼,吃泡面,虽然饼无味、面生硬,但那是我吃过最甜的面饼和最香的泡面。
    有一种语言无声,有一种爱无私,看过千山万水无比壮美的风景,却抵不过这些明净的眼眸和纯真的笑容,君问归期未有期,润物无声援藏情,我们的脚步虽然已离开了这片土地,但是一批又一批援藏天使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