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春节杂记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1-03-23 浏览次数:16263次
2021年的春节没有那么喧嚣那么张狂,似乎一切都基于一个令国人都警醒的劝告:最好就地过年。民族的感召力凝聚力再次令世界瞩目......网上民心所向,但较之2020年春节还是稍微多了一些喜庆和欢乐。
小城的春天,弥漫着迷人的春韵,令人怡情陶醉。早上站在1788商业广场楼顶俯瞰罗江,东面日出红似火,远眺纹江河就像一条浅青色的带子,廊桥便成为带子上的明珠;傍晚的西面落日炫目,不时还有一列火车经过时发出的轰鸣,给这寂静的年平添一瞬热闹;太平廊桥迎面走来几位身着汉服、手执团扇的女子,那一刻,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德新和海的春天蕴透着几许海南的风情,天蓝云白和红色的国旗、灯笼给游人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天台湖公园春光灿烂,迎春花次第盛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临;碧桃园的桃花怒放,游人徜徉其中,悠闲自娱,镜头前人、花、高铁相映如画、春和景明、生机盎然......
(一)
正月初一早上9点过,我被窗外的锣鼓声吵醒,老妈说三楼广场上有人在舞龙。我睡眼惺忪地爬到窗子边上看了一下,很多人围了一个大圈子,中间金黄色的龙舞得正欢。我不想错过舞龙,便赶忙起床洗漱,二十分钟后,我也加入到观众的队伍中,并拍了一些照片。
整只舞龙队伍由11人组成,最前面1人手拿绣球,龙头是一位中年男子,龙尾是一位青壮年男子,中间有6人各司其职,还有2人负责在旁边敲锣打鼓。舞龙前,先是拿绣球的中年男子拉着一名小男孩在队伍中来回穿梭一遍,走完后小男孩就站在边上,由龙头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最后那个扮演龙尾巴的青壮年男子一直不停地左右奔跑,想必定是最辛苦的。
舞龙俗称“耍龙灯”,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民俗活动中就有舞龙的项目。最早是用来求雨,那时人们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天旱时,便舞龙以祈雨。据说当时还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等等规矩。后来舞龙的活动代代相传,不仅限于祈雨,其它活动也都有舞龙的习惯。今天舞龙已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二)
正月初二的天气格外好,我却完美地错过了日出,只好用一整天的日子期待日落。
在众多的自然景观中,日出和日落是最具观赏性的,日出又最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他们看来,日落代表着消极和宿命,日出则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因此,人人都喜欢日出,赞美日出,日出代表希望。
但日落也是另一种感慨和震撼。当日落西山时,蓝天下的白云一层层一片片簇拥着太阳到西边,仿佛誓要追随那落日而去。而太阳也是念念不舍、依依惜别,发出万丈金光,如火焰般熠熠生辉,让四周的云层渡上金色光芒,和太阳一起熊熊燃烧。西边的落日余晖也把天空中的晚霞映照成赤色或粉色,这时,感受到了马戴“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和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而落日的主色调红色的变化也由鲜红、火红、深红、紫红到最后变成绯红。艳丽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盒洒在天边,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晚霞美景,此刻绚丽多姿,霞光万丈,并与西边金色的夕阳遥遥相望,似在黄昏中向太阳做最后的致敬和告别。
当你正沉浸在落日辉煌的感人时刻,东边的一轮明月已静静地高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伴着繁星点点,提醒你黑夜已来临。你激昂的情绪在这皓月当空星光闪烁下渐渐平静下来,恰似那热情奔放的交响曲嘎然而止,心中的月光小夜曲在耳边缓缓响起。
(三)
记忆中的罗江老火车站只限于进站口、站台、铁轨及绿皮火车,而里面的家属区却从未进去过。初二下午在女儿和老妈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火车站的家属区。
我们先通过一扇小铁栅栏的门进入站台,看见了铁轨和一列停靠在铁轨上的绿皮火车,女儿开心地说:“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可以听火车轰鸣,尤其是夏日的傍晚,呼啸而过的列车开过后,那一股大风带来的凉爽......”我拍了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后,一位朋友说:“以前经常走铁轨,感觉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另一位朋友说:“我家孩子也喜欢这里,上次过来还把里面那一排红房子拍下来,说那是他儿时的记忆”。
到底是什么样的“红房子”呢?我们原路返回,再沿着一条斜坡小径慢慢进入家属区。在路口看见一位老妇人在几块火砖码起的“灶台”上生火煮饭,锅底黢黑。她说她是租住在这里的,因为这里房租便宜。门口有一小块自留地,她种了一些青菜,旁边还种有一棵枇杷树。
原以为家属区已经没人住了,我们再往里走,听到了犬吠和有人说话的声音,一座三层楼的红砖房子立刻展现在眼前,惊喜的是,它们虽然与现代城市一墙之隔,但仍然保留着昔日的风貌,环境也很干净。我看见一位坐在一把旧椅子上晒太阳的老奶奶,便上前问她新年好,她说:“你好呀!你们也是来看旧房子的吧?”我说:“是的,第一次进来呢”,她说:“那就进去看看吧,还有几排平房,香樟树也多得很。”辞谢老奶奶后,我们再往里走,几排灰色的平房映入眼前,这些房子跟以前我住的平房真像啊,顿生出一些亲切感来......时光总在不经意中流逝,往往忽略的也最值得回忆的是旧物件、旧时光。
(四)
一位画友在1788三楼广场开了一间工作室,看他发的视频很中式,我也挺喜欢这样的风格。于是,初四下午就登门拜访。不大的工作室非常雅致,进门对着的是一面白底磁性墙和一张大书桌,书桌上有几幅笔墨未干的书法作品,磁性墙上挂有几幅大小不一的山水画和山水扇面成品;桌子角边有一盆梅花,一些零落的花瓣散在素宣上,诗意成韵;右边画桌上有一位美女正低头在一小块绢上局部设色,那是著名的《千里江山图》,桌上摆放着一堆矿物颜料及粗细不一的毛笔;左边角落处有一张桌子,桌旗都是复古有书法的那种,上面摆放着一些浅绿色和白色的茶具,墙面上竖挂着三把古琴......一进门的那一刻,感觉躁动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不少。
一直以来,我画画都用的是熟宣,觉得书本上写的“绢本设色”离自己遥不可及,因此第一次见到熟绢也是很好奇,所以就斗胆问画友讨了一尺绢,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描了一幅画,感觉是比宣纸要好用得多。
(五)
去年年末的一幅70*140CM的《寂寞山神》一直画到今年,眼看春节假期余额不足,就想抓紧时间把它画完。
记得刚刚开始勾线条的时候,先生说:“我看你一直在画横一和竖一,感觉挺简单的嘛。”我说:“就是挺简单的,你来画几笔嘛。”先生手握描笔开始画......手抖得不行,画完两根竖一,抬头问我:“咋画?”我说:“不就是横一和竖一吗,大胆画嘛。”于是,先生又画了两根横一,又问:“咋画?”我说:“不就是横一和竖一吗?简单得很,继续画。”先生搁下笔说:“算了算了,我不敢画了,再画就要画废了。”“终于知道了吧,横一竖一也不是那么好画的,看来你得重新从幼儿园学起喽”,我打趣说道。
这幅画是临摹当代画家纪淑文的,她的作品既不是严格意义上传统的中国工笔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画,但又要采用大量西画技法,同时使用的是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与传统中国画相比,更有西洋特点,而与西画相比,却又充满了中国画的风格。
我是非常喜欢她的画,前后临有4幅,多以佛像为主。记得第一次临的佛像,整个色彩基调偏黄,有庄严、神圣之美,装裱后挂在老妈的新家,衬托白墙感觉还不错。
《寂寞山神》终于画完了,我发誓再也不会画这么复杂的画了。不知道那些用一年时间才画两幅唐卡的大师们,心里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六)
原计划初六哪儿也不去,在家里搞搞卫生,好好休息一下。睡到自然醒的时候已经8点过,躺在床上打开手机正准备学习强国,楼上的田老师邀请我一起去碧桃园看桃花、拍照,随行的还有三位美女。我欣然应允,并商量9:30准时出发。
去年春分下午下班后,与同事一起去看过一次桃花,第二天还去了一趟找丢失的门钥匙,所以,这次应该算是第三次去了。
碧桃园位于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的白龙谷(杨家院子),碧桃属于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花期大约持续一个月。
我们到达万佛寺水库后,就打不到方向了,连连问了几个老乡,又给朋友打电话,最后在一条烂路上颠簸了十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
可能我们去得早了点,桃花只是稀稀拉拉开了一小片,大部分的桃树上都只有一些小小的花苞。所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场景还有待时日。我们寻得一小片桃林,围着几棵桃树转来转去拍了几张照片。幸得太阳公公给力,这时候露出了一点笑脸,在蓝天作背景的情况下,拍出的桃花更清晰更漂亮,人也如此。
正月初六,为春节长假画上一个句号;正月初七,将掀开辛丑牛年正常上班的序幕。
或许,你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和安逸里,新的征程却已拉开序幕。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那些还没到达的远方,都在等待你的出发和起步。总之,新的一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张文莉
202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