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健康科普

罗医科普

警惕手术室的“雾霾”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6-12-02 浏览次数:18050次
       冬天雾霾备受大家关注,雾霾的成因想必有不少人知道,雾霾是由雾和霾组成的,雾的主要成因是大量悬浮在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凝结的产物。雾主要会使能见度降低,会造成交通隐患,但对人的危害不大。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有害物质组成,它会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并且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这样一来雾和霾两个本不相干的兄弟聚到了一起,对大气造成空前的破坏,对此,相对于我们这些在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可能暗自庆幸,毕竟这里有高洁净度的空气和温馨的无影灯陪伴,不会有雾霾之苦,不过,如果将手术室视之为躲避雾霾的地方,而忽视了职业防护,有可能令你陷入另一场职业暴露之霾的危机。
       出于治疗的需要,手术室必须满足一定洁净度的要求。这里的环境固然清洁,但毕竟不是普通的工作生活场所,而是充满“电光火石”的所在。
       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咳嗽、说话及各种电力、磁力、机械能的作用,使得患者的血液、组织粉末、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皮屑等形成颗粒极小的气溶胶。而在使用电刀的手术中,还会产生大量含有致癌物质二噁英的烟雾,这些气溶胶和有毒烟雾悬浮在空气中,有可能经由呼吸道和粘膜进入医务人员体内。不仅如此,一些骨科手术,要用到连续 X 射线照射,其中产生的辐射常常会伤及防护薄弱的颈部,并产生蓄积效应。
       相较而言,骨科手术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最高。比如在进行截肢或关节置换术时,电锯、钻头和压挤工具所产生的血液和脂肪喷溅非常普遍,面部喷溅的发生比例可达 100%。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微创手术那么多,这样的话风险就会小很多吧。的确,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面部喷溅的可能,但进行这类手术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腹腔镜手术后,医生面罩有 50% 的可能性被检测到体液成分,暴露主要发生于手术结束时取出 穿刺锥并解除气腹时。这一现象说明,微创手术同样要重视面部的防护,而且最后那一下下尤其要注意。
       事实上,近年来,职业暴露给医务人员造成伤害的惨痛教训已不胜枚举,尤其是如果患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而医生的防护措施又不合理使用的话,其后果不但是病原体“登堂入室”,有时甚至会威胁到医务人员的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 SARS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占发病人数的 18.3%,被感染率达到了惊人的境地。在抢救 SARS 病患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转运等环节中,直接接触病人而被感染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为抢救一名 SARS 病人而致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形。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医院工作人员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 3-6 倍。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对 3 370 名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 20.1% 的护士有过 HBV 感染史,医生为 18.2%。
        而在杂志报章和社交媒体上,我们也常能听闻医生在为携带致命传染因子的病患进行手术时面临职业暴露风险的例子。比如,在为 HIV 感染者进行手术时,如果遭遇血液喷溅或扎破手指,医务人员不但要接受频繁的检测以排除感染,而且在确定阴性之前,须以病人的要求与家人和朋友保持隔离,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甚大。
       看到上面各种的新闻,在我们医院是不足为奇的,有一位外科医生在给急诊病人手术过程中,血液直接喷溅到其眼睛,大家都知道经角膜传染起传染性疾病的机率是50倍,得知病人是HIV后,这位医生立即回家休息连续吃药28天,还好上天护佑,检查结果阴性。
       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故频发这一特点可以看出,广大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水平还有不少欠缺。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就连自身防护意识依然淡薄,不规范佩戴口罩毛帽子,口罩上的鼻夹没有严格按紧的情况十分普遍,一般也很少进行佩戴泄漏自我检测。有最新消息指出,目前不但医用口罩的防喷溅性能有大幅提高,而且一些新型面罩由于采用多种先进的材料技术,大幅改善了就有产品的不足。在一些发达国家,三层无纺布口罩 + 三防(防雾防喷溅防眩光)面罩已成为手术室面部职业防护标准配置。
       有鉴于此,广大医务人员亟需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切勿再认为佩戴口罩和面罩只是行医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细节。殊不知,魔鬼就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做好这些防护会助你远离手术室中“雾霾”的威胁,从而避开大大的健康风险。         (手麻科  郭红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