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党建行风

党建文化

【党员先锋】披荆斩棘的罗医“男神”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22715次
党政办  张文莉
一直以来,罗医人恪守“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秉承“敬佑生命”的初心本色、“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甘于奉献”的无私品质、“大爱无疆”的博爱情怀。
在疫情防控、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康扶贫等各条战线上倾注了爱心和汗水。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更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勇当“领头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医疗最前沿。
三次出征的“缉毒老兵”---冯林
冯林是罗江区人民医院的一名主管检验师,也是核酸检测战线的一名“缉毒老兵”,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已三次出征。
庚子年初,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后,冯林作为德阳对口援建挂职干部立即向德阳援藏指挥部提出申请:“疫情就是命令,受援单位的任务就是我们对口援建挂职干部的任务,我特向组织申请火速前往若尔盖,全面支援若尔盖疫情防控工作。”
冯林克服雪大路滑、交通不便的困难,于大年初一准时到达若尔盖,当天下午便穿上防护服去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做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工作,并与县医院医生一起分析病例及后续处置流程。
2022年1月6日凌晨3:00,德阳市卫健委紧急组织援河南应急核酸检测医疗队共27人,其中抽调冯林集结出征。
来到郑州以后,面对每天超过4000管的样本量,作为核酸检测的“老兵”的冯林主动承担最费体力的加样工作,大量的手工操作使得手臂酸痛抬不起来,即便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冯林也要保证每一个实验步骤精准地进行、每一份报告的准确性。
在郑州广场方舱实验室和安阳的当地医院实验室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中,因为标本的送检时间不固定,经常会通宵达旦地工作。最终,河南赢得了抗“疫”胜利,冯林荣获了河南省安阳市政府颁发的“荣誉市民”称号,1月23日圆满完成河南的核酸检测任务。
2022年3月29日21:00接到援助吉林的通知,第二天早上8:30出发。这次是由十一支核酸检测队和七辆移动式方舱和两个固定式方舱组成四川省医疗队,一天10万的检测量缓解了吉林市过半的核酸检测压力。
在狭小幽闭的方舱里,酒精和含氯消毒剂的味道很刺鼻但也要忍受;重复吸样加样再换加样枪头的机械动作使得坐姿纹丝不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面湿气汗水还有那呼不出的水气混杂着有点难闻;熟悉的提取扩增仪机器声“嗡嗡”作响......这就是核酸检测的主战场,是“缉毒战士”冲锋的阵地。
在吉林市连续奋战了22个日夜,终于确保了吉林市疫情清零。4月20日离开吉林时,真可谓:来时冰天雪地,归时春暖花开。
手术台上的战神---李秀明
   李秀明是罗江区人民医院脑外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曾于部队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     
手术室的护士总说:“明哥,你能休息一下吗?可以不要那么频繁地来陪我们嘛”这似乎是一句玩笑话,可听得出这句话中的无奈、体贴与关怀。
    “喂!手术室吗?我们有个开颅急诊手术,很急!急诊科绿色通道直接入手术间,请立刻准备。”接到电话后就知道晚上又是疯狂的一夜。于是麻醉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有条不紊地开始术前准备。5分钟后,患者推进了手术间,李秀明也跟着进来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患者无名氏,病史不详,交通事故当场昏迷,CT提示颅内大量出血,肋骨骨折,右侧瞳孔散大,手术出血量大,已经备血,手术开始就准备输血。病人没有家属,已经报备总值班,我们先急诊手术,先抢救病人......”李秀明一边交代着,一边仔细再次阅片、备皮、画线,然后就洗手准备手术了。
那紧张的气氛让人忘掉现在已经是凌晨三点,只知道跟着他准备术前的一切。手术间十分安静,只听见麻醉机送气的“呼呼”声和监护仪“嘀嘀嘀”的声音。“脑棉、止血纱、冲水、准备控制血压......”此刻的他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镇定,谨慎地下达着每一条医嘱,部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缝皮,术后复查CT后送ICU。”终于宣布手术结束了,天也亮了,术后患者复查CT,颅内血肿已清除,手术很成功,平安送到ICU继续治疗。李秀明终于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再次回到手术间整理物品时,一屁股坐在地上,靠着墙,疲惫地闭着双眼。
大家想让他多眯一会儿,因为今天还有手术要做,但他没多久就醒了。有同事对他说:“明哥,每次这类病人救过来的机率都不高,你还这么拼?”他笑了笑说:“拼了也许还有希望,但是不拼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新技术的“引领者”---杨勇
杨勇是罗江区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德阳市卫健系统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临床工作13年。
他带领内二科团队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卒中学会卒中中心。率先在我区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两年内共开展13项新技术,填补了罗江区介入领域的空白。他用细细的支架撑起患者原本闭塞的血管,一双妙手,一颗仁心,用爱的路径与心的维度给团队树立标杆。
2020年4月19日凌晨,一名80岁的患者因胸痛2小时到我院就诊,急诊科胸痛中心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危急。经与家属沟通后,杨勇同志带领团队争分夺秒为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手术历时1个多小时,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脱离生命危险。手术结束,已是凌晨4点。
    2020年5月1日早上5点半,杨勇接到急诊科电话一名54岁中年男性,1小时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伴吐词不清,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需要紧急静脉溶栓。他组织团队立即赶到急诊科卒中中心,经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肢体、言语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儿子感激不已,他紧紧握住杨勇医生的手说:“杨医生,我父亲之前说话不清楚,右手右脚完全不能动弹,溶栓效果立竿见影,现在不仅说话清楚,还能下床自由活动,真是太感谢你了”。
这只是杨勇日常加班或急诊手术的一个剪影,他早已习以为常。他说:“从我还是一名医学生时就深知,从医之路,道阻且艰,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用心做好”。
从医路上的“服务明星”---余海
余海是罗江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常常为患者排忧解难。
一个春日的早晨,一位患者的孙女带着患有肺癌的艾滋病患者,说曾多次到院外求治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医治,请余海评估一下患者能不能做手术。余海追问病史得知患者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也比较差,手术风险很高,但患者还是要求手术。
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评估,余海又悉心指导患者做肺呼吸训练,并联系经验丰富的麻醉师评估麻醉风险,争取做到术中万无一失。没想到手术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血压波动大,阵性心律失常,麻醉医师告知余海,如果生命体征仍然不能稳定,就只能立即结束手术。余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麻醉医师说:“这个患者只有一次机会,他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放弃了,那么这条生命也就彻底没了”。余海顶着压力,在多科协作下,将患者病变组织完整切除。患者康复出院时赠送余海一面“关爱生命,妙手回春”的锦旗。
患儿心中的好“母亲”---周维
 周维是罗江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当初他和大多数医学生一样,想进入外科系统“舞刀弄枪”,快速地为病人解除病痛,然而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儿科。转眼十年,周维从一个懵懂的见习医师到现在能够独挡一面的儿科主任,他不仅用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撑起了区域内儿童们的健康,更是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病人着想的理念搭起了医患之间和谐的桥梁。
2月7日凌晨2:30,儿科接到妇产科电话:“一产妇因凶险前置胎盘伴出血需要立即行剖宫产,而腹内的胎儿才29周”。接到电话后,周维立即成立了抢救小组,患儿于3:55出世,体重仅1.3kg,出生后无呼吸、全身紫、四肢瘫软、心率约20次/分、心跳微弱,抢救小组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肾上腺素、扩容、纠正血气等复苏抢救,40分钟后,患儿各项指标开始好转,但呼吸仍然很困难。患儿入住儿科后依旧病情危重,又出现了严重水肿、重度贫血、消化道出血、重度黄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糖的不稳定、感染的控制、喂养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周维带领抢救小组一直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抢救,43天后,终于使这名早产儿的病情化险为夷、顺利出院。这是儿科从建科以来收治的胎龄最小、单胎体重最轻的新生儿。
有的患儿因疾病胃口不佳,周维都会去买蛋糕、面包等给孩子解解馋;为了打消患儿就医的恐惧,还经常给孩子买玩具,给孩子带去欢乐;有的患儿需要转院,周维因为不放心路上突发情况,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跟着救护车一同将患儿转到上级医院等等。周维的微信朋友有一半都是患儿的家属,当孩子有什么情况时,周维都在微信上耐心细致的解答家属的疑问,这些家属也慢慢地成为周维的朋友,大家都说周维是患儿的好“母亲”。
悬壶济世白衣人,逆行执甲为苍生。许许多多的罗医人披荆斩棘、奋力拼搏,以医者仁心诠释敬佑生命的人间大爱,展现出无畏的勇气、无私的情怀、无我的境界。他们是是罗医的骄傲,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勇敢的白衣战士!
 
 

20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