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寻根文化的健康与善良—重读余秋雨《行者无疆》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6-12-13 浏览次数:9457次
       2006年在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出版五年之久时才有幸拜读,时值30岁,凭着热情劲一气读完,多的是对欧洲风貌的向往,而对文中作者所提及的关于文化、文明、政治、战争、历史的东西吸收得很艰涩,甚至有很多理解不到的地方。2016年夏天,在整理搬家的旧物中,这本书已显旧,页面泛黄,却瞬间深深的吸引着我,因而花近一个月的时间细细品读,是时间的沉淀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和心理去感悟,犹感收获颇多。
       作者以南欧、中欧、西欧、北欧的历史名城,古堡、海域、废墟、森林、山丘等地理为主线,贯穿风土人情及行程感受。作者笔下美丽的塞纳河、莱茵河、阿勒河、威尼斯小镇、希隆古堡都令人向往,期间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伟人趣事或典故:马可?波罗、哥伦布、但丁、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卡夫卡、贝多芬、歌德、拜伦、丘吉尔、安徒生……尤其笔下那位经受无数苦难的作家塞万提斯让我心痛难受,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终成巨著《堂吉诃德》。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在余秋雨先生勇于以一位行者的身份走遍整个欧洲,在感受着西欧的热闹、精致、张扬,北欧的荒凉、寂寞、执着时,却以一位文化大师的责任心在探索,在追寻,先生在肯定着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的同时,更深刻的警醒深思中西文化的融合贯通,他道出:“文化道义和文化良知是文化的灵魂所在,否则,营营嗡嗡的文化,是自我埋葬的预兆。”
       先生在该书的笔调十分细腻,言语温暖而打动人心,一次次深刻发问却又让人感知责任厚重而自省。他写西班牙斗牛场时,未花任何笔墨讲述斗牛场面,而是谈到了牛与人类的关系,牛对人类的忠厚,人对牛的需要:“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神,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着无限的驯服。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侯。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是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写奥地利,没重在首都维也纳的繁华,却以平素的笔调写奥地利的山村,感悟“就人生而言,也应平衡于山、水之间。”写魏玛小镇,突出的是歌德与席勒深厚的友谊,读着大段文字,我脑海中不止一次浮现关于歌德把挚友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的画面,耳边响起那句动容的话:“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写阿卜迪拉作为一城君王“弃城投降”没有只字苛刻,而是写到:“一个王朝,一段历史,突然结束得这样平和,因此,连阿汗拉布拉宫里最细微的花纹直到今天还在完好无损地微笑。”写里斯本时,先生对文化及城市文化建设的认知:“文化无界,流荡之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浓度,主要取决于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产力;文化吸引力的产生未必是大师云集,学派众生。一时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城市,万不可在这方面拔苗助长,只须认真打理环境。”通过写马克斯?韦伯对中国古代社会分析论时,他直率的剖析而道出:“我们太少在世界视野中来审视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而且在学术气度和研究方法上,我们也过于狭窄、琐碎、刻板、重复。”先生也在迈森瓷器博物馆内自省:中国的工艺文明,何以在近代失足?到达德国,先生的深思主要在:“人类一共就遇到过两次世界大战,两次都是它策动,又都是它惨败,那么,它究竟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类?在策动世界大战前,艺术文化已经光芒万丈,遭到惨败后经济恢复又突飞猛进,是一种什么力量,能使它在喧嚣野蛮背后保存起沉静而强大的高贵?历史上它的思想启蒙运动远比法国缓慢、曲折和隐蔽,却为什么能在这种落后状态中悄然涌出莱辛、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这样的精神巨峰而雄视欧洲?”在感受巴黎的繁华与热闹,巴黎人的热情浪漫后,先生提出“生态悖论”: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喧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到达贝多芬故居,先生对音乐和贝多芬的评价:“伟大的音乐,再加上善良的内心,贝多芬其实已经圆满。除此之外,一切已不再重要。”在该书中,先生也花极少的文字谈到政治:“健康的政治鼓励人们真实地生活,自由地表达生命;成功的政治追求正派、理性、负责、诚恳、宽容。”
       感谢并致敬余秋雨先生!我不得不说《行者无疆》是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最后我用先生的话结束这篇心得,与大家共享共勉:“让人和自然更亲密地贴近,让个体在辽阔的天地中更愉悦地舒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询一过,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以无疆无界的巡游来与世界作一次壮阔的挥别,让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脚步间交融,让历史的怨恨在互访间和解,让我们的路口天天出现陌生的笑脸,让我们的眼睛获得实证的理解和历史课的机会,让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能与花草断碑对应起来……文化最需要谋求的是健康,健康的最终原因是博爱。”
                                                                                                                                                                                      院办   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