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爱和自由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3-06 浏览次数:9947次
爱和自由  
                                 内二科  刘丹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而灿烂的自由。”这是节选自泰戈尔诗集的一个片段,也是最近阅读的《爱和自由》一书的开场白。
也是因为带了小孩儿,才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这是来自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的演讲录,曾荣获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奖”。于我而言,这是自己在育儿或是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喜欢求助的宝典。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某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就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蒙特梭利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种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就是“精神胚胎”。其实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的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
   回想起小宝贝刚上幼儿园之前的状态:内向、害羞、敏感、胆小、退缩、被动、不合群……每每看老师传到微信群里的照片,他总是站在最角落的位置,一副没有自信、安全感及参与感的样子。现在想来,在他初期成长过程中,我们曾有意无意地给他营造了多么没有“爱和自由”的环境。对他“保护和干涉”过多,从而使得他不知道怎么自如表达自己,凡事都要获得成人的“肯定”后才敢做。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自己和家人逐渐认识到:不干涉、不压抑孩子,多放手、多鼓励让他自由表达、发展自己,是何其重要。于是乎,大家在此后的教育理念里,越来越多地增加了“自由”,开始学着守望他的成长,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旁观者”。
   而现在呢,随着小家伙在幼儿园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看到了他令人惊喜的变化。他做什么都积极了:喜欢上幼儿园,老师反映说班级里开展的什么游戏他都要参加;旁听他上课的时候,发现他特别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且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他马上就大声地回答问题了;接他放学站在教室窗前时,他会在欢喜雀跃的同时提醒我说,放学后再跟我讲。他会在我们未能充分尊重他意愿的时候提出“抗议”,比如:在他没表达的时候,好心地帮他夹好菜放在碗里,他会当即生气地把菜丢在桌上,生气地“打你”,直到自己夹菜放到自己碗里才罢休;或者是,你夹这个菜,他却要那个菜;他不要婆婆夹菜,一定要妈妈或爸爸夹菜才满意。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小孩任性、无理取闹,其实不然。要知道,所有儿童的发火、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因为某种需求、某种发展的愿望未能得到正确的满足。
   《爱和自由》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能力,不是听从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   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蒙特梭利坚信: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也就是说,6岁之前的孩子其实是不需要学习任何一门技巧,他们要学的是掌握技巧的方法。那么我们怎样理解感觉呢?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听一个讲座,我们能记住的必定是自己有体会的部分,因为你只对这部分内容有感觉。常有这样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该到学话的时候了,可是却不肯开口,怎么教他他都不跟着念,此时有些家长便开始怀疑孩子的智力了,事实上这与智力无关,而与孩子的感觉有关。然而,大部分家长却不明白,他们一方面,总在孩子没感觉的时候强制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又在孩子有感觉的时候不把相应的词语同孩子内在的感觉配上对。孩子的那种天生的内在观察和感觉就在大人的主观强迫中消失殆尽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结果,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大人却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这么致命的伤害。
     还有一句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这句话让我明白对幼儿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固然重要,但是对幼儿心理的关注更为重要,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以后才可能理解孩子。我们要给孩子自由,首先是行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导致思维的自由,最终导致行为的自由、自主。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上的自由,并不是什么都依着他,不约束不管教。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家长、老师要及时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去理解,爱孩子!当我们忍不住想训斥孩子的时候,需要想:受训斥、挨打的孩子不容易看到一个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对外在事物过于敏感,他们看世界的出发点总是基于需求和仇恨。       如果儿童能够得到自然发展,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自己的发展中,那么他对和自己内心发展无关的外界事物便不感兴趣。我们衡量一个正常孩子时会发现,这种孩子好象是“孤独”的,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依附外界、揣摩外界。他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自己。这样,他才拥有创造一个完整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