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38-3200651 1398107005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对话医生——《纹江书荟》节目纪实
来源: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8-09-30 浏览次数:10008次

白袍加身,象征着公众赋予医生的权利和信任,白大褂凝聚着信任与勇气,是医陪伴病人穿越苦难与死亡峡谷的坚硬盔甲。在一般人的眼里,做医生神圣而神秘,那么医学真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吗?——引言
8月21日,我院妇产科医生杨帆、内一科医生钟晓夏、手麻科医生罗建波、内二科护士长范秀兰四位医务人员参加了罗江文广局主办、罗江电视台承办的《纹江书荟》节目录制,并推荐《哈佛医学生的历练》(又名《白袍》)一书,希望通过这本书和这期节目让公众对医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医生的工作生活多一些了解。
让我一起来听听年轻医生从业中那些有趣的、苦恼的或是尴尬的事。
主持人:怎么看待书中“医生最大的挑战不是努力后患者依然去了的失败,而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失败,在第二个第三个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还有勇气和热情全力以赴。这一说法?
手麻科医生罗建波:作者第一次解剖课接触尸体后吃不下肉,初到医院实习的忐忑不安,查房时回答不出上级医生提问的窘迫,准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的疯狂啃书,第一次上手术的不知所措,这些我们都经历过。医生的成长之路确实很艰辛,但这一路的艰辛才让我们更有自信穿上这身白袍。手术特别是急诊手术,就是与死神斗争。一次夜间急诊开颅手术,手术快要结束时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当时我不间断地进行了30多分钟的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心跳终于恢复。手术后做记录时才发现,自己的双手都已僵硬,写字都在颤抖,但是能将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真的很开心。但另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性在家盖房子时摔伤,内脏破裂,到医院时已经快不行了,术中心跳停止了4次,我们前后进行了约两小时的复苏,但还是没能将他挽救回来,大家都很失落和遗憾。做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而是面对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忘从医誓言,始终保持最初选择医学的那份热诚。
主持人:作为妇产科的男医生,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难处理的尴尬事,您是怎么化解的?
妇产科医生杨帆:当时选择妇产科专业,心里也很忐忑,刚到妇产科,很多病人及家属对我有抵触心理。就像书中所述,即便是同性为同性检查,因为涉及隐私部位,大家心里都有点梗,何况是一个男医生为女性做检查。印象最深的一次,大约凌晨1点,一位腹痛的女性在她丈夫的陪伴下来妇产科看急诊,他丈夫一看我是男医生,非常果断地拒绝就诊,要带她妻子离开,说不想男医生给他老婆看病。当时虽然自己心里很难受,但是看到那位女性脸色苍白,表情很痛苦,考虑到可能是较严重的腹腔内出血,几度交流后那位丈夫同意先让他妻子做检查,看看情况。结果一检查真的是腹腔出血,不马上手术可能在转院过程中休克。最后他丈夫见情况危急,同意我为他妻子手术,最后那位女士康复后他先生还送花来表示感谢,并道歉说当时自己语气不太好,有些冒犯。作为一名妇产科男医生,从医中不仅有技术难题,还有伦理困境,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用技术和态度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可,让我有信心走下去。
主持人:在中国,公众的医学常识极其匮乏,在与病人接触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或理解上的分歧,请问你们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内一科医生钟晓夏:我接触的老年患者较多,他们大多是没有医学知识的。一天晚上,我遇到一位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来的时候患者的神志已经有点不清了,初步检查后怀疑是自发性气胸,需要紧急拍一个胸片,但患者家属--一位老太太却认为只是普通感冒,认为我要求做检查是为了赚钱,所以拒绝,要求开口服药物治疗!我说气胸老太太不懂,也不知道其严重性,我只能跟老太太形容说大爷左边的肺破了个洞,很严重,不是感冒,我们要想办法给它堵上,大爷的子女又在外地,地方联系其子女征得同意后为老人开通绿色通道检查,最后证实了最初的考虑,确实是气胸,让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现代医学是询证医学,医学是极其复杂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同疾病可能有相同症状。如急性腹痛可能是内科疾病胃肠炎,也有可能是外科疾病胃肠道穿孔,临床体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容易混淆。而体格检查后完善各种检查和化验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快速确诊,避免延误治疗。危急情况下很多检查是必要的,否则,一旦漏诊,对病人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在医院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误解和质疑,因为大多数人不懂医,我们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都尽可能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好,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患者尽快康复。
主持人:护士长,您在医院20多年,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内二科护士长范秀兰:对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医护人员一身白衣,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患者把生命交付到我们医护人员的手里,性命相托,这担子很沉。临床工作20多年,见识过很多病例,尤其是内科病例,病员大多是年龄大,基础病多,病情变化快,个体差异大,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家属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所以工作中除了具有扎实的技术,还要学会沟通,换位思考,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主持人:在医院工作,待久了,你们是不是对生老病死也渐渐麻木了?
手麻科医生罗建波:医务人员确实能比常人更冷静地对待生老病死,因为我们不得不强迫自己,面对再严重的疾病也必须冷静,才能从容地诊断治疗;对于死亡,我想我们不是麻木,而是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个人走向死亡的过程,更明白医学的局限性,有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见的,生是偶然的,死确是必然的,疾病和死亡不会放过每一个人,我们只能确保尽人事,但是医学在与生命规律的博弈中,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好像更胜一筹。
妇产科医生杨帆:我有时挺矛盾的,妇产科的职业特性要求我客观,“目中无人”,无性别,但是也要求我关注病人,而不紧紧是病。我们每天和病人一起面对疾病和疾病带来的痛苦,帮助他们穿越痛苦的同时我们也真实地经历着这些痛苦,可能比病人及其家属更了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及更严重的后果。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病人不幸患病的怜悯上,伤感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清醒地保持冷静,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与苦难相伴、与死神周旋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
主持人:怎么看待“当医生是辛苦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这一说法?
内一科医生钟晓夏:家里有医生,懂医学,有亲人生病时就不会一家人六神无主,但医生的家属真的没有很幸福。我们医院的陈冬晴医生,第一次送儿子上幼儿园是在她儿子上个月幼儿园毕业那天,因为每天早上不是赶着到医院查房,就是值班还没回家。每个医务人员肯定都经历过大年三十值班不能陪家人吃团圆饭的情况。家里的人生病了,总说没什么大问题,再观察观察,满不在意,却在回家后总挂念着自己收治的那个情况有点严重的病人今天晚上会不会有什么突发情况而一晚上睡不好。所以,当医生的家属,其实蛮可怜也蛮无奈的,但是感谢我们的家人,一直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家庭付出更多。
结束语:到大医院找好医生看病难,医疗资源的稀缺是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出一个医疗专家很不容易,从五年的医学生、到实习医生,到住院医生,再到主治医生、副主任或主任医师通常需要20余年。坦然地面对生老病死对我们大众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医务人员每天都目睹生老病死,又谈何容易,所以请给我们医务人员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在护士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多一点鼓励;在面临手术风险时,我们都多一点冷静和担当。
感谢白衣天使在抗击病魔中的付出,希望你们继续担当我们的健康保护神!祝大家健康如意!(院办  唐春兰整理)